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长期高于正常范围。但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吗?其实不然。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合理饮食原则,也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魄。
为调控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膳食安排的要求比正常人高,要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保持一致性,具体为: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摄入过多热量会导致血糖升高,而摄入不足则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均衡搭配营养素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豆类等。同时,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营养素。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诸多益处,如降低血糖、改善血脂、促进肠道蠕动等。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类等。
饮食规律,分餐进食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分餐进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同时,进餐时应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提高食物消化吸收率。
个体化饮食调整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都不同,因此饮食调整也需要个体化。在制订饮食计划时,建议患者与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进行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适的饮食方案。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于2022年4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其中的膳食宝塔形象化的组合,遵循了平衡膳食的原则,体现了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基本食物构成。
第一层是谷薯类食物,这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在宝塔中,这一层的面积最大,表示其摄入量应相对较多。
ng体育官网入口注册
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这两类食物在膳食指南中是被鼓励多摄入的。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第三层是畜禽鱼蛋奶类,这一层主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但需要注意的是,摄入应适量,过多摄入可能导致热量过剩和营养不均衡。
第四层是大豆和坚果类,这些食物富含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营养素,适量摄入对健康有益。
第五层是烹调用油盐,虽然它们在食物中的比例不大,但对控制热量摄入和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都应控制在适量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除了控制好总热量外,还应做到全面(种类齐全)、均衡(每个食物种类的每日摄入数量适当)、多样化(品种丰富)。
主食 粗粮谷类主食不可少,粗细搭配营养好,适量多吃薯类和杂豆。粗粮主要包含:五谷类如小米、糙米、黑米、玉米、荞麦、燕麦等,薯类如红薯、紫薯等,杂豆类如绿豆、红豆、芸豆等,根茎类食物如土豆、莲藕、山药、菱角、芋艿、百合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 其中绿叶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最好占一半以上;尽可能选择当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果不可用蔬菜进行替代,应保证每日200~400克的新鲜水果摄入量,分次食用,每次进食100~200克;如没有吞咽、咀嚼的困难,尽量进食新鲜水果,不应用鲜榨果汁替代水果;品种选择越丰富越好。
蛋豆鱼肉类食物 适当增加大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如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豉、素鸡、素鸭等),其中的植物性优质蛋白有利于增强免疫力,较多的膳食纤维又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促进血糖维持稳定,且几乎不含胆固醇;尽量少选用脂肪含量或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每周至少安排3次水产品,其中至少一次为海产鱼(对海鲜过敏者除外)。
乳制品很重要 高血糖会加速人体体内脱钙,引起骨质疏松等,而乳制品中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钙离子,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减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每日安排2~3次进食乳制品,每次约200毫升的鲜奶或100克左右的酸奶;对有高脂血症、体重超重或肥胖者,推荐选择低脂或无脂奶。
烹调用油 选用植物油,尤以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佳;坚持每日25克的坚果摄入。
限制食盐 每日摄入量4~6克为宜,可有效减轻心血管负担,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并缓解高血压症状。
选择合理烹调方式 建议多选择蒸、煮、快炒等烹饪方式,既多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又避免过多调味料、添加剂等的摄入。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是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关键。通过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搭配营养素、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饮食规律分餐进食以及个体化饮食调整等措施,患者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体魄。
作者 上海市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