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榜单由60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联合推出,包括年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新锐文学六个文学门类榜单。六大门类将各产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结果将在年度盛典活动前夕公布。
以下是“年度文学评论”入围名单。您可在浏览后,拉到文末,投下心目中的一票。投票结果将成为专家评委终评的重要依据。
刘大先《贞下起元:当代、文学及其话语》(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5月):
《贞下起元:当代、文学及其话语》立足晚近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化嬗变的现场,激扬文字,观澜理水,以文学作为方法,从材料萃取概念,用现象勾连问题,沟通文学的内部与外部,在重释“当代”的基础上重思“文学”,搭建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框架。
作者注重语境与文本的互动实践,梳理文学史脉络时大刀阔斧,厘析核心观念时细致入微,细读阐释文本时又饱含体贴与共情,充满着对时代的洞察力与思想的穿透力,这一切让本书既有批评的生动元气,也有学术的思辨力量。
孙绍振《出口成诗的民族:中国古典诗歌微观艺术解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以随笔形式对古典诗歌进行现代解读。质疑读者中心论,强调经典文本的无限性,认为阅读经典就是要与一切狭隘的经验和现成的理论搏斗,为进入文本扫清道路,从而逼近诗人之匠心,才能真正读懂经典诗歌的艺术奥秘。
孙绍振以其深厚的学养为我们提供了对诗歌经典进行审美解读的最佳方法,全书行文雅驯,说理透彻,融通古今,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种“把最高的智慧放到经典的祭坛上去燃烧”的“向上攀登”的阅读。
点评: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
吴子林《“毕达哥拉斯文体”:述学文体的革新与创造》(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这是一部借助“述学文体”为当下理论文体的美学症候把脉下药的创辟之作。它试图重新发现文体的生命律动,在文脉与血脉之间,重建文本与人本、理论与生命、思想与美学的血肉联系。
立足母语丰沛的肌理与气韵,兼顾东西方异彩纷呈的语言经验与述学方式,以“毕达哥拉斯文体”命名的这剂良药偏方,通过“文脉”的追溯探寻理论文体“有灵”的个性表达,通过“血脉”的接续拓展理论文体“有根”的美学呈现。
巫鸿先生的《豹迹》是一部个人记忆的散文集。作者以凝练流畅的笔触勾画生命中逝去的影子,通过对艺术、书籍与故人追忆与想象,勾勒出记忆中的形象、线条与色彩,在时间的致密丛林里,时时浮现出经验隐豹的生命踪迹。
该书贯通了学术与文学写作,既是一位学者的学术思考,又是一位知识分子的生命见证。它以一种自由而开放的书写方式,重构了过去的经验,也激发对未来的想象,为“记忆写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这是有关当代散文创作的一部评论合集,评述了十八位中国当代名家的作品,囊括了谢冕、王充闾、张承志、韩少功、贾平凹、李敬泽等活跃在当下国内文坛诸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以扎实的学术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精准的专业眼光和敏锐的文体意识,对他们的散文创作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述评。
作者的评价是建立在当下评论写作的高端坐标系上的,全面贯彻了他对评论写作的智识:文学批评有义务识别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家作品,有义务对他们在精神领域的持久叩问,在新的时代做出的文学贡献给予彰显和支持,这也是维护文学最后尊严的必须。
正因如此,《散文的气质》才显得高质与气质兼备,于作者,又是一次精神还乡,于读者,则是带来一种新颖的阅读体验。
充满在场感地、清晰地呈现了世界文学是如何内嵌于“当代文学”之中的。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受到苏东文艺的深刻塑造,并经由苏联接通了欧洲文化传统。
著作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入国际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肌理,呈现了作为具体历史实践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文化逻辑。
洪子诚正面讲述了当代文艺在自我挣扎中陷入困境的近乎宿命般的过程,又从反面以虚笔勾画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理想目标和本应有的样貌。著作史料严谨,问题意识尖锐,发人深省,对当下文化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学的意思》包含62篇随笔作品,共分文学的意思、边缘阅读、害怕写作等三辑,这些文字写于不同年代,文体驳杂,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好玩有趣,追求并体现写作的自由和阅读的自由。
黄子平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感性文本,从“意思”的涌现中捕捉理性的“意义”,亦即由文学的“半透明”符号系统进入理论的“透明系统”。
在作者轻松自由的思考和巧妙抵达的写作策略之下,启蒙主义的灵魂借由文学深入繁芜的世界,呼唤人类生命深处共同的古老记忆,直面共同的困境和前景。
点评:于爱成(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作协暨评协副主席)
这是深入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文艺领域应用的重要著作。作者全面解析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网络文艺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阐述这种变革对文艺主体、文艺作品和文艺市场的影响,展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丰富可能性。
书中的观点新颖独特,论述严谨深入,对研究网络文艺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学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以帮助对人工智能和网络文艺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上述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心事”是谢有顺文学批评的关键词,以心观物,文归于心,是谢有顺援传统心学思想资源以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结果。散文作为一种随性的文体,有什么样的心性,便有什么样的文章。
重申“心事”的重要性,就是在科学化话语日益强势的背景下,强调文学须立于心、及于心并归于心。强调人格和人心之于文章的价值,于当代散文颇有启示存焉。
这是批评家程德培对7位“70后”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集。ng体育官方网站尽管程德培已年过古稀,但依然洋溢着优秀文学批评家的真诚和激情,作品解剖细致、准确、犀利,文笔具有强烈的主体和情感色彩,而出发点则是对文学坚定的维护和推进。
尤为可贵的是,这些文章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作者高度敬业的批评态度,作品阅读全面充分,言之有据,学风严谨,足以为年轻批评者之楷模。即使你不完全赞同文章的批评观点,但依然会为其批评品格所折服——这就是真正的文学批评的魅力。
请通过以下投票页面,投下您心目中的一票,您的投票结果将成为专家评委终评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