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官网入口注册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首先依靠教育强国这个战略先导。教育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点与强大引擎,无论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还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教育强国建设这一关键抓手。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是一系列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教育强国在整体强国目标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创新性作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理论逻辑: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以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基于对世界、时代大势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准把握,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系统回答了教育工作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宝库。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出到二〇三五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强育要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方向。2023年5月29日,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教育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价值旨归的强调,为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方向。
历史逻辑: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充分汲取蕴含于百余年党史中的教育智慧与经验。中国成立百余年来,在领导全国人民投身革命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文化教育为工农大众、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方针的指导下,党大力创办工人学校、干部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义务教育,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努力拼搏,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新制度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已经实现了从“教育弱国”到“教育大国”的转变,目前正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我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历史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坚持了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二是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基本内涵,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特有模式”;三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四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将教育视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五是坚持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六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保障。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实践逻辑: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根植新时代十余年教育实践的宝贵探索,积极回应世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将教育上升到对整个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教育放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把握。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在国际上的教育影响力显著扩大。十余年来我国教育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为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底气。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模式来看,一般有后行、并行、先行三种模式。后行模式曾是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将教育先行作为重要国策,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开始深刻认识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前提性作用,开始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二十大,党中央都对教育优先发展进行了战略布置。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重视下,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十年不低于4%,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但是,也必须看到,从全世界范围来比较,我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在全世界还处于较后位置,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与教育强国建设相匹配的战略性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真正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使教育事业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经费保障。
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必须以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作为要务。坚持“普惠优质”的方向,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同时要坚定贯彻科学保教的办园方针,坚决扭转无视儿童需要、超前教育、重智轻德等背离儿童教育本质、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偏差行为,让学前教育回归儿童生命的本源和教育本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对于义务教育而言,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关爱制度化,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内涵式优质均衡发展。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则要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深入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强化科教融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先导力量。
一体化统筹协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释放教育、科技、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本质内涵、内部联系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之间有着全面互动的“循环互促”逻辑。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教育强国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程,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则是教育强国的“加速器”和“资源库”。因此,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与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以发挥协同效能。在统筹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相互贯通、协同发展时,应通过强化制度供给、紧紧围绕基础研究、构建新型产教融合平台等途径,为三者相互贯通、协同发展提供保障、激活动能和搭建桥梁。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决革除教育体制机制的弊端,直面当前教育体制机制积弊,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需要解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推动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在当前,需进一步重点加大在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材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攻坚力度。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构建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坚决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助推学生健康成长与国家科学选才;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致力于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教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上,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上,坚决推进破“五唯”这一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不断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彻底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力、增动力。
打造高质量创新型的大国良师队伍。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支撑起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整体专业素质仍需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失衡、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职业地位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化党管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构建师德养成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荣誉感,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与此同时,全力振兴教师教育,建立开放、协同、联动、多样化的教师激励体系和成长服务体系,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谢晓锐对本文亦有贡献)
疫情背景下如何提升 在线英语教育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教师流动受阻,外籍英语教师无法回到课堂...(808 )人阅读时间:2024-10-28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革新 语言教育助力文化共融 ——2024国际
中国日报网7月29日电(记者 马爽)以“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642 )人阅读时间:2024-10-28英语教育应培养学生多元目标
本报讯(记者晋浩天、靳晓燕)“英语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851 )人阅读时间:2024-10-28河北保定:培根铸魂 教育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人民网保定7月28日电 (张继航)夏风吹拂,河北保定古莲花...(952 )人阅读时间: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