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青豆君想与大家分享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与学生们共读一本书的故事,以及这些学生写给编者从玉华的真挚感悟。
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一位名叫安伟的语文老师,在初三这个争分夺秒的时段顶住应试压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放下课本看世界”的机会。
著名作家、媒体人王开岭老师曾讲过:“在一个雾霾的时代,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内心光线。”这句话让安伟印象深刻。他总是在想,作为一个中学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践行这句话,提升孩子们的“内心光线”?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民国风度2》,它突然点醒了我:提升孩子的光线,不就是在他们三观还没有完全塑造成的时候,让他们读这些精神明亮的人的故事吗?将这些人的坚强、信仰、风度、热爱进驻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到33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大家的斐然成就,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他们那些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中,读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气度与风骨。
于是,在每周五下午的语文课上,安伟老师都会介绍书中的一位大师。他带领同学们抛开课本与考纲的束缚,一起扒开历史的旧纸堆,开始探索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走近那些“精神明亮的人”。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学习古诗古文。按理说,书香门第的女儿,又醉心诗文,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人生坎坷。
但不幸的是,正值抗日时期,父亲杳无音讯,而母亲也因太过操劳而患癌去世,刚满17岁的她不得不跟随伯父伯母一同生活在沦陷区中。
直到24岁,她跟丈夫南下,辗转去到台湾。但在“”之下,丈夫入狱,她也丢了工作,只能带着女儿寄宿在亲戚家。
甚至在她的外甥、台湾长庚大学校长包家驹的印象中,舅妈只是一个在家洗衣擦地、架着竹笼为女儿烘烤尿片、在厨房里洗菜的妇人。
直到她在加拿大拿到终身教职,一家人的生活才逐渐安稳起来,但这时大女儿与女婿又因车祸遇难。
但在国家沉浮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中,她并没有逐渐消沉、怨叹上天的不公,反而在诗词的支撑下步履不停,像蒲草一样,以柔韧之姿走过重重逆境。
正如她自己提出的词学“弱德之美”: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表现出的一种不得不约束和收敛的隐曲姿态的美。
隐曲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在无常的命运面前坚守自己的品德与本心,就是最美的状态。
所以,叶嘉莹回国后,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站在讲台之上。她想把自己在诗词中学到的精神、汲取的ng体育官网入口注册力量以及那些更美好的东西,传递给更多的人。
刘起釪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跟随祖父熟读古籍;后师从顾颉刚,致力于《尚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一代史学大师本应在史学领域发光发热,但命运并没有优待这位一心扑在学问上的执拗书生。
由于闷头搞学术,并不善于经营关系,因此在退休时还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1900元的工资,还要拿出一部分接济老家的亲戚。就是在这样的困窘中,他写出了《尚书校释译论》等著作。埋首书卷到八十几岁,双耳完全失聪,才不得不前往南京投奔女儿女婿。
但天不遂人愿,短短两年后,女儿与女婿相继患上重病,而刘起釪也不得不被送到了养老院。养老院不尽人意的照顾,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刘起釪的身体每况愈下。
因此,他为了能继续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曾多次写信给领导、朋友,希望得到一点支持:
“……小小浅才薄学之小小读书人刘生起釪,只最向明公尊前简单敬献一乞求之语,那就是不知明公能俯赐一援手否?目前全国熟研古学如浅才者,确实恐怕只有几个人。那么敬待一援手切盼之至!钎待覆示。专此奉肯,切盼德音!”
但这些信件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尚未寄出。直到《金陵晚报》在2011年2月13日刊登文章《SOS:著名先秦史学家刘起釪先生晚年凄凉》,南京政府才为刘老配备了护理工,但那时的他却已无力再开展学术研究。
而当政府问到他还有什么心愿时,他说:“我希望回北京教书,一个课一个课地教下去。”
也许,这就是刘起釪在困苦中苦苦坚持的意义。为了传递自己热爱的知识,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经典,为了延续人类思想与文明,他甘愿倾注了自己的一生与最后一丝力气。
他们有人在鲜花和掌声中坚持最初的本心,有人在困顿潦倒中为文化传承做最后的一搏,也有人在各路压迫中恪守着自己的原则。
他们的个性不同、际遇不同,追求也不同,但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昭示着那个时代的独立担当的风骨与坚韧不屈的精神。
他的学生说,马老师的语文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他认为只要用高三一年的时间学习就足够应付考试了,因此在高一、高二他很少给讲教材,而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他讲梁漱溟、哈维尔、王小波,他讲鲁迅、卡耐基与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他讲人类的痛苦与时代的悲哀,他希望学生在可以感受到真正的人文精神,脱离狭隘,站在更广阔的层面去认识世界的,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所说:不要低估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的生命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潜能。
他在给《民国风度2》主编从玉华的信中提到自己的心路历程,坚持在课业之外与学生共读实在太难,中途有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如果自己半途而废,那么自己对孩子们关于“坚持”与“顽强”的教诲,将毫无意义。
即使是在准备一堂课前,要把讲这位先生的文章至少读上10遍,需要查阅无数的资料,花费整整一周的时间,才能整理出45分钟的精华讲给孩子们听。
在安伟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也将听课读书过程中生发出的了一些个人感悟写成了一封封信件,共计97封,寄给了本书的主编从玉华老师。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能选取几位同学的信件。但字里行间,足以看见同学们从这些老先生身上感受到的精神气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初探,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我本觉得人从出世到死亡是来世界上承受苦难的:承受物质上的贫穷,承受思想上的麻木,承受资本对人的迫害;只到最后人的最后一丝灵魂也被苦难抽干了,彻底变成空洞的空壳。
读老先生的故事,或许无法让我的人生更加成功,但一定能使我的人生更加美好。
我曾常常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所重复的生活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所以因此困于进退两难且自我否定的境界,而现在我相信,只要跟从先生们的步伐,我和我的生活是会往好里去的。而若更多的人跟从他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总是向着好里去的。
学习能带给我的不是要满腹诗书气自华,而是能在我遇到困境时为我解惑,让我清醒自己,尊重他人,并让生命变得更加充盈,面对变故更加从容。
“未来我要选择怎样的人生?”这本是年轻学子内心涌动思考的问题,而他们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诚如同学们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物质丰盈的年代,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与改革的动荡,但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被消费主义、成功学所裹挟,陷入信仰缺失的精神危机。
主编从玉华在序言中说:当下很多人都得了“上帝死了”的精神“空心病”,不停地追问:人生的方向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而书中的这几十位大先生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甘愿奉献一生的精神,以及为国家与民族守护文明火种的责任担当,就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探索这个时代日益稀少的那份信仰,去发现苦难面前重燃斗志的精神,去寻找值得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其实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今年的教师节后,打开《民国风度2》,去邂逅那些“硬朗”,而又“有趣”的人,去感受这些被符号化了的名人的鲜活侧面,去寻找那些藏在历史宏大叙事背后的平凡名字,以及他们的不凡故事。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读大师的故事,就是与平凡而高贵的灵魂进行对话,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豁然明白:原来人可以这样去生活,可以这样站立在人间大地上。这份明白,就是一种最好的自我化育。
而对于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莘莘学子来说,如果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时代洪流下人们坚守的艰难与不易,体味到这些大先生们身上守正不阿的浩然之气,从而获得心灵滋养,便可以抵御当下社会浮躁与焦虑的侵袭,把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坚定。
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线直播观看入口(pc端+手机端)
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线直播观看入口:,点击【直播回看】即可观看...(764 )人阅读时间:2024-09-14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学第一课在线直播观看入口+回看入口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即,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喀什地区行...(967 )人阅读时间:2024-09-14高教在线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官网地址介绍 高教在线教育平台登录入
《高教在线》是一款易于操作,强大的在线学习软件,为高校学生...(997 )人阅读时间:2024-09-1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ng体育官网入口注册3月26日,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研...(523 )人阅读时间: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