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最早读到泰戈尔,是《园丁集》、《飞鸟集》和《吉檀迦利》,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惊叹人的心中竟能涌出如此高妙的文字,如此澄澈的意境。待读到其传记,始知泰戈尔美文其来有自。他有过一段比较纯粹的田园生活经历,在孟加拉田野里优游自在,读书写作。传记里说他“愿意怎么幻想就怎么幻想,愿意看多少书就看多少书,愿意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这样自然的生活,使他接近大自然,接近劳作于大自然中的农民,热爱他们的朴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同情他们的不幸。后来他写出《两亩地》、《收获节》等诗作,当与这段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除了写诗,泰戈尔还想对农民有点切实帮助,他制订了一项农村开发计划,并在自家领地实施。计划分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二是教育。经济上,改革收租办法,设立信贷机构,创建自治组织,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教育上,修建学校,推行启蒙教学,学习科学知识……这些开发和改革的成本,都由他用自己的钱来支付。
后来,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泰戈尔结束了田园生活的独居状态,换了一个地方,叫“和平之乡”。《泰戈尔传》说:“在和平之乡,他把很大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他不是一般地办教育,而是改革教育,力图把沉闷、呆板的教育制度变为充满愉悦的教育制度。在他的理念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心灵的充分发展与自由”,传道授业仅是手段。他对传统的英式教育不抱希望,于1901年底在和平之乡创办了一所学校。他要办森林学院式的教育机构,没有教室,没有课桌,师生围坐在大树下,就是天然课堂了。在松弛、自然、本真的氛围里,教师借助自然开导学生,学生通过四肢的活动、五官的功能,焕发出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兴趣。在知识课程陆续展开的同时,还有劳动课、音乐课、美术课……为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健全的人,泰戈尔动手编写了四册孟加拉文的课本。在文化素养之上,泰戈尔最为看重的是人格养成。他热忱鼓励学生树立独立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普通民众服务。
实现这样近于理想的教育,不仅要顶住反对者污蔑他“亵渎印度教教规”的精神压力,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境。缺钱的时候,泰戈尔曾变卖其房产和藏书,他的妻子则变卖了珠宝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