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与发展大局,也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也是绿色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近年来,许多年轻人积极探索绿色生活的多种“打开方式”,让生活因低碳、环保、可持续而更加时尚、更有光彩。请和记者一起走近这些年轻人,看绿色生活的种子如何在他们心田扎根、萌芽、渐成风景。
这间小店在北京朝阳798艺术区内,推开店门,一片白色墙面上印着简洁的蓝色logo——一圈循环箭头围绕着一个“务”字。
店面里,是一排排衣物和一些小玩意儿。走近细看,这里的大多数商品有着特殊之处——它们都是循环商品,店铺的名字“二务循环商店”便源于此。作为一个实体的旧物交易平台,大家把闲置的物品送到这里,赋予它们二次生命;顾客们也能以实惠的价格淘到服装、书籍、箱包、儿童玩具,以及牛仔裤改制的创意背包、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告招贴画等“稀罕物件”。
近年来,二手店铺和古装文化在都市年轻人中掀起一股风潮,而二手售卖软件、网站的红火,也让旧货循环利用有了更畅通的渠道。书籍、衣物、家具、NG体育食品、健身卡……转让的闲置物品种类越来越多,循环利用的形式也越发新颖。
不过,在“二务”负责人艾洛看来,循环商店与二手店不同。“传统的二手店主要是从各种渠道批量采购旧物出售,而循环商店连接的两端其实都是消费者:一端提供自己闲置的物品,另一端购买物品,我们在中间进行严格筛选、消毒处理以及属地化加工。加工过程中,物品的价值可以被挖掘、放大,也会融入一些新的元素。”
一进门左手边,有一个免费取物的“stooping”(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货架,上面贴着规则:单次拿取不可超过5件。五层货架上码着鞋子、衣物、手机壳、信封等物品。店员小雪解释道:“这个区域的东西,都是回收后经过挑选和消毒放在这里的。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可以免费拿走,也很欢迎顾客们送来闲置物品。”
这正是艾洛对实体循环商店的期待——它们的功能不止于交易平台。“这类线下平台有潜力成为不断产生创意的社区。你会发现店内不仅仅卖二手物品,也有闲置交换区,还展示一些合作的文创商品和创意品牌。我们也和公益项目合作,在自愿前提下,顾客们消费和回收所产生的积分可以转换成现金,捐助对应项目。”
顾客崔先生拿起一件衣服,仔细看起了材质和标签。他是第一次来这家店。“如果衣服质量和款式都不错的话,买二手价钱更低,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更吸引他的,还是这里卖的玩具,其中有不少“童年记忆”,市场上很少见。“比如这种儿童套餐送的玩具,那时为了收集可吃了不少套餐,后来都不见了。今天看到觉得非常亲切。这样的商店卖的旧物,总是带有一种回忆的温度。”
温度,正是小雪的工作感受。她经常听到顾客谈及被勾起的回忆,也为那些被丢下的物品找到归处而感到欣慰。来这里工作前,环保之类的词语对她来说还很遥远,现在则大不一样了。“我发现,绿色生活、低碳环保,在生活中其实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艾洛为记者描述了店里的“客户群体画像”:提供闲置物品的大多是“剁手党”,冲动消费后产生闲置较多,此外也有很多家庭客户,尤其是孩子快速成长阶段过后,会产生大量闲置。消费群体大部分是年轻人,比如新入职的白领和大学生。艾洛表示,接下来他们希望吸引更多潜在的环保消费群体。
如今,北京有五六家这样的循环商店,聚集了一部分固定消费者。此外,不少城市还有不定期的闲置交易市集供人们交流、交换。“都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怎么让旧物不变成‘垃圾’,而被不断改造成为‘资源’,还有许多模式可以探索。”艾洛表示。
我原本学的是传统电力专业,在工作中接触到综合能源、能效服务工作,于是,“绿色降碳”成了我的主职。
我们的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支撑政府开展公共机构、工业企业用能情况的能效诊断;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措施建议,帮助他们降本增效;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节能降碳宣传、举办节电奖励活动,等等。
让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是开展杭州亚运会主体育场“大莲花”节能降碳绿网建设。践行“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场馆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节能降碳。体育场馆跨度大、高度高、容积大,整体用能普遍较高。我们创新采用“末端降碳智慧绿网”技术,结合亚运绿电交易,兑现绿色承诺;体育馆4层和5层区域划分成77个空间,安装了437台环境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度、人群密度,动态管理每个区域能耗情况,精准降碳;针对赛事期间、一般开放日活动期间、休赛期间不同需求,我们量身定制了“运动”“舒适”“节能”三种能效管理模式。
当前,综合能源、能效服务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新业态自然经常面临新问题。但为社会绿色发展服务,我们一定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并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在生活中。我相信,未来的杭州乃至全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绿色、节能、低碳的建筑,也会有越来越多享受绿色生活的人。
留学时,我在处理个人闲置物品的市集上第一次接触到“闲置文化”,深感闲置物品再度利用对于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近几年,我发现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中流行起了stooping。stooping的本义是“弯腰”,引申为“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或通过社交软件分享信息,让有需要的人前去认领。参与stooping的年轻人被称为“stooper”或“垃圾猎人”。
我发现这种文化尚未普及到全国其他城市,于是决定尝试推广。2022年11月底,我和一位朋友为杭州、南京、重庆、长沙、武汉等十个城市创办了“城市stooping”账号,通过互联网把想参与其中的人连接起来。半年多来,有近2万人参与,有人发,有人收,形成了一个社群平台。
我们做活动时会碰到很多有意思的参与者,大家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今年春节,我们举办了一个活动,组织大家回乡探亲时进行打卡,参加评奖。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来自南京,她把保温泡沫纸箱改造成了猫窝,为流浪猫遮风挡雨。旧物不仅获得了使用价值的延续,还被赋予了新的情感价值。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比如,比起赠予物品,一些人更想免费领回东西;旧物的改造使用不如想象中方便,有些人认为不如买新的;还有少数人浑水摸鱼,想领到物品倒手转卖;在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大家的接受程度还不太高……如何让这类活动持续办下去、吸引更多人参与,我们还在探索中。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们,随时随地“捡拾”起那些不该被轻易丢弃的物品,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作者:魏文栋、张浩宸(分别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绿色生活方式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等接连发布,从“光盘行动”“限塑令”到垃圾分类,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绿色生活的新风吹拂中华大地。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是对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低碳选择已经在企业和公众中形成正反馈循环,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正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而绿色消费升级也为企业提供了绿色低碳发展机遇,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门店运营、绿色商品营销等赋能企业转型,低碳消费场景蕴含着海量市场机遇。
进一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需要政府强力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界通力配合。
政府搭建平台。一方面,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另一方面,要用好包括碳普惠在内的政策工具包,因势利导推动绿色低碳生活体系构建。
企业运营平台。一方面,鼓励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加快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形成绿色低碳产品产业链;另一方面,积极应对绿色低碳化进程对相关行业及就业结构产生的不同影响,把握绿色低碳新业态、新机遇。
社会和公众有效推广。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发挥好共享经济、在线办公、低碳出行等新兴事物作用,助推日常生活绿色变革;另一方面,以更贴近生活、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加强绿色低碳生活的宣传,推动绿色低碳新生活、新风尚深入人心。
Hangsomeman剧场:近些年来,出于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专注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可持续话题,并通过制作短视频,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一议题。可持续,是一种需要保持的平衡。我想和更多人一起探索如何保持这种平衡状态,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长久。
小鹿:因为孩子,我开始关注环保,比如哪些面料适合孩子穿,哪些食物适合孩子吃,等等。我还时常带着儿子做一些富有创意的旧物利用,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和他共同创造美好回忆。
Yuming:看了一些关于“断舍离”的视频后,我开始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外出自带餐具、用手绢而不用纸巾、用自己的水壶而不用一次性杯子,等等。受我影响,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也开始绿色生活,我觉得很开心。
刘晗:绿色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可以唤起人们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今天,我们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但或许也因此让内心拥挤不堪。生活简单一些,才能给内心保留一些空间。